饮食之宜忌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说明已认识到了饮食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宜与忌、利与害的辩证关系。因而,辩饮食之宜忌是食养的原则之一。东汉时王充在《论衡》中也有养生专论,并已有寿命与遗传有关的创见:“夫禀气渥则体强,体强则命长。一般说来,体质偏热者,进食宜凉而忌温;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凉;平体之人,宜进平衡饮食而忌偏。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的饮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可以推迟衰老的发生,可以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因而,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方面、合理、互补,即平衡膳食的原则。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养生首先,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条件。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所以,属于这种怕冷的人群,又不想吃胖自己来抗寒,可以多吃一点北豆腐烧白菜。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所有的养生智慧是离不开阴阳平衡的,而一年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易-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四时阴阳的规律,阴阳的平衡决定了万物的生死存亡,人的生活规律应该顺其自然,顺则昌盛、逆则衰败。养生不治l病,着眼点在“治未病”,即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者促进身体的康复。《内经》中说“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意思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生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