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管端伸出管板,可形成各种焊脚高度尺寸的焊缝。这个焊脚尺寸需要强度校核的,这种型式便于计算不过时调整。
这种结构手工焊和自动焊均可。多道焊时,在完成打底焊后可进行目测检查和PT,以控制根部焊缝质量。
另外,这种结构在制造时可预先将管端伸出管板足够长,待焊接完成后,可对整个管板的管口端部进行机械加工,使所有管口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对于生产工艺上要求管内壁形成均匀液膜立式安装的换热器、冷凝器,可采用这种结构。
不过,这种角焊缝的缺点在于,由于管端突出,比起入口圆滑的换热管与管板平齐、换热管端下沉的结构,它会产生较大的入口断面收缩率(参考文献如此,个人不太理解),在管口可能存在介质冲蚀。
坡口选择根据熔透型等离子弧焊接工艺的特点,试板厚2.7mm,较薄,适合使用不开坡口,无间隙组对。这样不仅焊接量小,且节省填充金属,同时可节省打磨坡口时间。(5)焊前清理为防止产生气孔夹渣,故焊前清理很有必要。焊前应用钢丝刷或干净白布清理待焊母材端面及两侧25mm范围内的油污、水以及其他杂质,以降低气孔、夹渣及裂纹的倾向。(6)焊接参数试验使用DML-03焊接电源进行,电源额定电流为300A
焊接参数依据各参数对焊成形的影响(见前述)、试板厚度和经验数据进行设定。首先根据焊接试板厚度,确定焊接电流应在115~140之间,选择喷嘴孔径为3.2mm,钨极尺寸为φ5.0mm,钨极内缩4mm,调节喷嘴至工件高度4~6mm,保护气体控制在12~20L/min。离子气控制在0.5~2.5L/min,观察焊接过程中熔池被离子气吹出人凹陷深度或背面熔合情况来确定终离子气流量;焊接速度在260~380mm/min,通过焊接过程中焊缝宽度、焊缝背面成形情况确定。
切不可按正常焊接速度进行切割焊缝金属,否则不但不能将焊缝金属割除,反而会使焊缝在此处形成一个更大的焊瘤及气孔夹渣等焊接缺陷。当焊接进行到当9~10点区间时,运弧的高度逐渐改变。运弧高度由原来的等高,逐渐发展为靠管子侧稍高于板材坡口侧2~3mm,随着焊接继续向11~12点区间进行,高度差逐渐减小。当焊接进行到12点时切勿熄弧,仍需继续焊接以超过12点约5~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