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幅员辽阔,大陆海岸线18000多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多公里,流域 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条,大小湖泊有 900多个。中国是世界上水路运输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据记载,中国在公元前2500年已经制造舟楫,从事水运。早在商代即已出现帆船运输。春秋吴国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开凿了世界上第d一条运河──胥溪,全长100多公里。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挖成长30多公里的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上的斗门(又称陡门),堪称世界上早的船闸。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吴国,以后经历代特别是隋、元两代的大规模开凿,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长1794公里。8~9世纪,唐代对外运输丝绸及其他货物的船舶,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北宋时为增加粮食载运量和提高结构强度而建造的对槽船,是当今航运发达国家所用分节驳船的雏型。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旅客周转量增加 9倍多,货物周转量增加约90倍(见表)。轮驳船总载重量吨位增加50多倍。沿海和长江港口吞吐量增加20多倍。其他诸如航务工程、船舶和港口机械修造工业、通信导航、救助打捞、船舶检验、港航监督以及水运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等,也都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在全国各种运输方式总货物周转量中,水路运输的比重由50年代初的不到20%增加到80年代初的40%以上。海港和河港的对外贸易货运量在总吞吐量中占有的比重,由50年代后期的1/7增加到80年代初的1/4,沿海港口达1/3。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
性码头
相对于综合性码头而言,专d供某一固定货种和流向的货物进行装卸的码头。如:煤炭码头、化肥(散装或袋装)码头、石油码头、集装箱码头等等。其特点是码头设备比较固定,便于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卸效率好,码头通过能力大,管理便利。
集装箱码头
专d供集装箱装卸的码头。它一般要有专门的装卸、运输设备,要有集运、贮存集装箱的宽阔堆场,有供货物分类和拆装集装箱用的集装箱货运站。例如一条密西西比河相当于10条铁路,一条莱茵河抵得上20条铁路。由于集装箱可以把各种繁杂的件货和包装杂货组成规格化的统一体,因此可以采用大型专门设备进行装卸、运输,保证货物装卸、运输质量,提高码头装卸效率。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对件杂货的成组化、集装箱化的运输都很重视。
货主码头
沿江、河、湖、海的厂矿企业,在原料、燃料、制成品的运输过程中,为了减少倒载和短途运输,降低产品成本,通常都在靠近企业附近,由本企业建设码头。这类性比较强的码头,称为货主码头。
航运表示透过水路运输和空中运输等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一般来说水路运输的所需时间较长,但成本较为低廉,这是空中运输与陆路运输所不能比拟的。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挖成长30多公里的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水路运输每次航程能运送大量货物,而空运和陆运每次的负载数量则相对较少。因此在国际贸易上,水路运输是较为普遍的运送方式。15世纪以来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与自然景观。
1、所涉及集装箱运输的码头有:
黄埔老港各码头(黄埔乌冲码头、黄埔大码头、黄埔嘉利码头等)、黄埔新港各码头(黄埔集司码头、黄埔东江外运仓码头、黄埔全通物资码头、黄埔东江口码头(原市港澳码头))、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广州开发区广保通码头、广州南沙新港码头、广州新风港、广州窖心港、广州长通码头、深圳盐田港、蛇口港等等口岸。超长附加费、超重附加费、选择卸货港附加费、变更卸货港附加费、燃油附加费、港口拥挤附加费、绕航附加费、转船附加费和直航附加费等。
2、从广州码头,黄埔码头,南沙码头,深圳码头等提集装箱运输至广东珠三角各地;
3、集装箱拖车运输:经营广东省内集装箱拖车(20尺、40尺货柜)运输业务;拖车队拥有自有车辆40台,GPS跟踪管理,单拖,双拖,重柜双拖,转关车,超低板拖车等多种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