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app内容巡查介绍
移动app内容巡查基于移动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移动APP、小程序、公众号等移动应用进行内容采集,通过内容自动比对、智能内容审核及人工内容审核方式,有效规避内容漏审、动态违规内容等业务风险。
线上内容自动抓取
对移动应用内容发布平台线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定时抓取,实现内容监管
发布前后内容比对
对移动应用线上内容与审核系统中的内容进行自动比对,定时对动态内容进行识别及审核
App内容巡查的功能
数据列表
数据列表模式为巡检人员展现计划内的全部巡检点,巡检人员可以点击巡检点进行运行状态登记,并将现场图片进行上传,如果设备运行状态异常需要进行处理,可以上报缺陷由相应人员进行处理,在运行状态登记界面可以直接进行缺陷上报,系统会自动关联当前设备,也可以选择其它设备,上报的缺陷会进入审批流程提醒给相应人员进行处理。
被忽视的内容安全,App领域成了重灾难区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企业接连不断因内容违规问题被罚。企业有意自查,对内容进行把控,却处处是难题。行业到底怎么了?或者,更多想问的是我们的内容安全屏障到底怎么了?
各家互联网平台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升级风险管控力度,预防网暴能力,新上线“风险提醒”“发文警示”等功能,整治不当私信和不当评论,推动形成预防网暴的合力。
在加强风险管控的背后,是网暴已达到猖狂的程度。就拿近期的案例而言,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被网暴跳楼;19岁女孩直播中被怂恿喝农作物药品,类似事件则多次被推上热搜,而这只是互联网内容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
今年3月份,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斥责网暴。更早之前,中央网信办也开展了“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中重点整治任务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网暴、散播谣言等问题”,包括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进行人肉搜索、攻击等情况。
针对此次专项行动,中国信通院与网易、博特智能等企业在2022年也完成了面向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的《内容审核体系成熟度评估规范》,该规范将能帮助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全方面梳理内容安全体系,及时查漏补缺,协助互联网信息服务类企业开展“自查自纠”。
就在近期,中国信通院再次牵头会同阿里、网易、中国移动、博特智能、YY直播、映客直播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机器审核服务商,召开了内容审核机审能力调研会,重点对互联网信息平台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领域的机审能力进行了深入调研,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后续规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这也预示着内容安全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即将出台,平台对展示用户内容的审核负责任,将被正式规范约束。
内容安全 有些不安全
不断产生的海量内容,不仅代表着更多的流量,也预示着巨大的内容风险藏身其中,更可能导致社会性的事件。
如何保证内容的合规和安全,把控内容的风险,既是一个行业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如果把目光从国内转向国外,你会发现,内容安全在全地球已经发酵到了“难承其重”的程度,成为不少事件发生的开始。
欧盟在2016年就宣布与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微软就控制网络不法言论展开合作,互联网巨头们集体签署了一项行为准则,承诺“接到举报后24小时内屏蔽和删除相关言论”。
国际上的互联网巨头为何如此高度地配合,甚至到了舍生忘死的程度?究其根源在于监管力度的不断加码,如果没在规定时间内下架相关内容,将面临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平台还必须每六个月上报一次自己对犯法内容的处理结果。
回到国内,监管力度同样保持高压红线。但因内容审核把握不严,屡被处罚的企业依然不少,难道是犯法成本太低了吗?
据不完全统计,2015-2021年期间,电商、图片版权、企业服务、社交、网络文学、直播音视频、影视、出海、教育、信息平台、网络文学行业,近2万多个互联网产品服务因不同程度涉网暴等违规受到监管处罚,严重者更被下架整改数月。
其中不乏国内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产品,而App领域则成了内容安全频发的重灾难区。
强监管只是影响结果的其中一个因素,但要把内容安全完全依靠于它,就有点牵强。那客观来说,我们应该依靠什么来战胜“互联网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