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养护对UHPC微观结构的影响
通过孔结构分析 、扫描电镜分析和差热分析,分别对热养护前、热养护10h和养护48h的UHPC试件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养护前与热养护10h的孔隙率下降60%,孔径由31.9mm降至5.456mm,热养护10h后与热养护48h后的孔结构参数相近。通过电镜扫描发现,在热养护条件下,UHPC试件基体变得更加密实,内部孔隙大部分被水化产物填充,水分蒸发较为困难,所以热养护后的干燥收缩要远远小于常温养护条件下的干燥收缩。通过差热分析,发现热养护能够促进活性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反应,减少了基体中氢氧化钙的量。
国际专1家们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于20世纪末提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完善改进,当代超高性能混凝土在韧性、耐久性、抗腐蚀等多个方面的性能都远超过普通混凝土,以其自修复功能、抗断裂性能等特点,在土木工程里得到了重视与广泛使用,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与工程造价。国内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给予较多的重视,在未来会有更深入、更成熟的研究成果,其应用领域也必将有所扩展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指其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密实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塑性状态下所表现的若干基本性质的综合效应。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其新拌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不分层、不离析,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充满模型;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可泵性、自密实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增大,尽管拌合物的流动性大,但黏性增大,变形需要一定的时间。常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材料主要有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和硅灰等,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有不同影响,他们的掺量、细度和颗粒级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一般不采用单一的混凝土坍落度值来评价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从理论上讲,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性仍近似于宾汉流体,可以用屈服剪切应力和塑性黏度两个参数来表达其流变特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变形能力和变形速度两个指标来综合反映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更为合理。基于这种理论基础,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评价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的方法,Texas大学的Eric P. Koehler对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工作性测试方法进行了汇总,一共列出了61种测试方法,其中用于混凝土工作性测试方法有46种,自密实混凝土测试方法有8种,砂浆和净浆测试方法有7种。